Not set yet(留言 | 贡献) 无编辑摘要 |
Not set yet(留言 | 贡献) 无编辑摘要 |
||
第1行: | 第1行: | ||
<big>'''本页面施工中,未启用!'''</big> | <big>'''本页面施工中,未启用!'''</big> | ||
== 1 总建设标准 == | |||
1.1 对于服务器内所有轨道交通线路,区分为四大铁路网络:铁路网络、钢轮地铁网络、钢轮有轨电车网络、非钢轮轨道交通网络,两者的设计规范不同。两个网络之间相对独立,可各自独立运营。 | |||
1.2 线路最小转弯半径如下表: | |||
{| class="wikitable" | {| class="wikitable" | ||
| rowspan="2" |轨道最高速度 | | rowspan="2" |轨道最高速度 | ||
(km/h) | (km/h) | ||
| colspan="2" |系 | | colspan="2" |速度系数v | ||
|- | |- | ||
|有贯通道车 | |有贯通道车 | ||
|无贯通道车 | |无贯通道车 | ||
|- | |||
|20 | |||
|3 | |||
|2.5 | |||
|- | |- | ||
|40 | |40 | ||
|4 | |||
|3 | |3 | ||
|- | |- | ||
|60 | |60 | ||
|6 | |||
|4 | |4 | ||
|- | |- | ||
|80 | |80 | ||
| | |8 | ||
| | |6 | ||
|- | |- | ||
|120 | |120 | ||
| | |10 | ||
| | |9 | ||
|- | |- | ||
|160 | |160 | ||
| | |12 | ||
| | |12 | ||
|- | |- | ||
|200 | |200 | ||
| | |14 | ||
| | |14 | ||
|- | |- | ||
|300 | |300 | ||
|16 | |16 | ||
|16 | |16 | ||
|}计算公式:最小转弯半径=(车厢长度+1) | |} | ||
{| class="wikitable" | |||
|+ | |||
!列车类型 | |||
!性能系数p | |||
|- | |||
|普通钢轮列车(旋转电机) | |||
|1 | |||
|- | |||
|普通钢轮列车(直线电机) | |||
|0.6 | |||
|- | |||
|磁悬浮列车 | |||
|0.6 | |||
|- | |||
|单轨、AGT列车 | |||
|0.8 | |||
|} | |||
计算公式:最小转弯半径=(车厢长度+1)×v×p | |||
1.3 线路隧道尺寸标准如下: | |||
常规地铁、轻轨列车一般应有至少3×5(宽×高)的空间供列车通行; | 常规地铁、轻轨列车一般应有至少3×5(宽×高)的空间供列车通行; | ||
自动导向轨道交通系统(AGT)、各类 | 自动导向轨道交通系统(AGT)、各类低矮型地铁列车(例如北京地铁早期线路、纽约地铁等)等超小型列车一般应有至少3×4(宽×高)的空间供列车通行。 | ||
有余力者建议完善路轨照明和供电设施,并在正线一侧设置区间逃生平台。 | 有余力者建议完善路轨照明和供电设施,并在正线一侧设置区间逃生平台。 | ||
1.4 线路的最小区间长度(车站头端至下一车站尾端)为列车总长度的1.25倍。 |
2024年2月5日 (一) 23:07的版本
本页面施工中,未启用!
1 总建设标准
1.1 对于服务器内所有轨道交通线路,区分为四大铁路网络:铁路网络、钢轮地铁网络、钢轮有轨电车网络、非钢轮轨道交通网络,两者的设计规范不同。两个网络之间相对独立,可各自独立运营。
1.2 线路最小转弯半径如下表:
轨道最高速度
(km/h) |
速度系数v | |
有贯通道车 | 无贯通道车 | |
20 | 3 | 2.5 |
40 | 4 | 3 |
60 | 6 | 4 |
80 | 8 | 6 |
120 | 10 | 9 |
160 | 12 | 12 |
200 | 14 | 14 |
300 | 16 | 16 |
列车类型 | 性能系数p |
---|---|
普通钢轮列车(旋转电机) | 1 |
普通钢轮列车(直线电机) | 0.6 |
磁悬浮列车 | 0.6 |
单轨、AGT列车 | 0.8 |
计算公式:最小转弯半径=(车厢长度+1)×v×p
1.3 线路隧道尺寸标准如下:
常规地铁、轻轨列车一般应有至少3×5(宽×高)的空间供列车通行;
自动导向轨道交通系统(AGT)、各类低矮型地铁列车(例如北京地铁早期线路、纽约地铁等)等超小型列车一般应有至少3×4(宽×高)的空间供列车通行。
有余力者建议完善路轨照明和供电设施,并在正线一侧设置区间逃生平台。
1.4 线路的最小区间长度(车站头端至下一车站尾端)为列车总长度的1.25倍。